大下后,六七日不大便,烦而不解腹满者,此有燥屎也。言阳明胃实,哕而腹满,当视前后何窍不利,以利之。
仲景于背恶寒条,以口中和、不干燥者,为阴寒,若背恶寒,口干燥者,为阳热。更能以脉参之,庶无差忒矣。
而小便不利,腹微满,用茵陈汤去湿热病患小便不利,大便乍难乍易,时有微热,喘冒不能卧者,有燥粪也,宜大承气汤。然余独以犀角地黄汤浓重,但宜于滋阴症中。
若无头痛恶寒,脉又不浮,此为表证罢而在中。言汗多,则阳明表邪尽解。
非表症,故发汗则谵语。 太阳不用败毒散,用冲和汤;阳明不用干葛汤,用此方,以盗汗表里症,宜和解耳。
皆赖胃阳敷布,而能升降阴阳发越毛窍者也。另有胁痛,寒热,又见咳嗽气逆,此肺受外邪,名金邪入木。